本網訊 今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及種業界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立足抓當前服務農業生產,著眼謀長遠引領創新發展,集中精力推動政策措施落實,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市場環境管理,扎實推進現代種業建設,現代農作物種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有力支撐了農業生產發展。 現代種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初步形成。新修訂《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發布實施,市場準入門檻明顯提高,品種管理逐步規范;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所得稅和企業改制重組契稅減免政策得到落實;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正在加快籌建,支持龍頭企業發展資金達到15億元;面向種子企業的生物育種能力及產業化專項正在實施,今年國家投入3.4億元重點支持41家企業育種能力建設,商業化育種列入生物種業科技重點專項,種業科技研發投入明顯增加;農發行等金融機構面向種子企業開辦貸款業務,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種子收購貸款給予基準利率優惠,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種子生產保險政策研究和試點正在展開。30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發布具體實施意見,制定出臺種業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種子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初步顯現。在國務院8號文件及其配套政策帶動下,種子企業信心倍增,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兼并重組,開展科企合作,引進高端人才,優化資源配置,呈現競相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農業部首批許可的32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實力顯著提升,注冊資本累計48億元,固定資產31億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462個,平均每個企業有14.4個;年銷售收入達到70億元,育種研發投入3.5億元,占銷售收入的5%。目前,全國共有持證種子企業6600多家,同比2010年減少1/4;企業結構布局不斷優化,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24家,約占5%,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上市企業9家;種子企業預計今年排名前10位種子企業的營業收入將首次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科企合作成為企業提升育種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50多家龍頭企業與優勢科研單位進行緊密合作,有效推動了商業化育種資源要素向企業流動。 種業科技創新和品種選育開發成效明顯。以常規育種技術為基礎,分子標記、雙單倍體、抗病蟲檢測等先進生物技術手段得到集成開發和應用,實現了常規育種和生物育種的有機結合,新品種選育效率顯著提高。近五年國家審定品種896個,涌現了中單909、京科968、農華101、Y兩優1號、新兩優6號、石麥15號等新品種,一大批增產顯著、特性突出的新品種推廣,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九連增”,促進了種植業結構調整。超級稻、轉基因抗蟲棉、雙低油菜等領域居于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截至目前新品種保護申請總量突破1萬件,年度申請量位居世界第二,授權品種達到3880件,種子企業已成為品種創新和申請保護的主體,超過了科研單位。 農業生產供種保障能力穩步提高。今年種子市場主要農作物種子供應總量充足,有效保障了春耕、三夏、秋冬種生產用種需求。冬小麥、冬油菜等其他種子均供大于求,種子質量水平穩定提升,水稻和玉米種子質量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6.8%和96.1%,同比提高1.8個、2.8個百分點。種子價格總體平穩,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價格受成本驅動上升5%~10%。今年種子生產形勢好于往年,玉米、水稻制種面積總體穩定,平均單產水平同比提高5%~10%,種子質量狀況良好,明年種子市場仍然供大于求,供種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可以滿足農業生產用種需求。 種子市場秩序和環境逐步改善。農業部連續第三年開展種子執法年活動,組織冬季企業督查、春季市場檢查、夏季基地巡查、秋季市場抽查等五大專項行動,派出41個專項檢查組、500人次,抽查100多個地市、150多個縣、2000多家種子企業或經營門店以及6個制種大省30個制種基地,累計抽樣3500個,通報近200家出現質量問題企業。持續加大品種退出力度,截止目前全國已累計退出審定品種7000多個,其中國審品種700多個,假冒侵權品種數量由2010年的30%以上下降到10%左右。今年以來,各地共立案查處種子案件7900多起,同比2009年減少17%。現已結案6700多起,涉案金額5000多萬元,移交司法部門14件,搗毀制售假劣種子窩點7個,有效打擊了制售假劣種子違法行為,種子生產經營秩序有所好轉,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 |